(相关资料图)
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是农民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民生工程。眼下,在曲靖市春耕生产有序开展的同时,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在如火如荼推进。今年,宣威市在全省范围内首推宜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,通过机械作业挖除裸石地块中的石头,提升耕地质量、增加耕地面积,一块块零散、撂荒的“赖石地”变成能实现全程机械化、水肥一体化耕种的高产田。
宣威市热水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耕地中石块较多。多年来,这些人力无法刨除的大石块始终盘踞在地块中,成为农户耕作中的“拦路石”,因此撂荒的土地不在少数。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股长邹连俄告诉记者:“红土区域石块比较多,有石头的地块机械无法进入操作,群众只能靠牛耕人挖,劳动强度很大,容易出现撂荒,生产效率也不高。”
宣威市自2019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,27.88万亩冷浸地变丰产田,粮食产能稳定提升。随着建设项目持续深入实施,如何改善长期困扰农户的“赖石地”成了摆在当地农业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。经过反复调研、外出考察学习,宣威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,用机械刨除耕地中的裸石、埋石,填平沟坎,并将原本不规则、零散的地块重新进行规整,使其适宜机械化耕作。
“今年,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,对热水镇的8000多亩裸石地进行宜机化改造,预计在3月底完成。完成以后,这些地块都能够进行全程机械化操作。”宣威市热水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征福介绍。
在热水镇格依村委会1000亩宜机化改造现场,破碎机正在对耕地中的大石块进行破碎、挖出。放眼望去,广阔的红土地上,白色的石块堆成一座座小山,十分显眼。据介绍,这些石块无需再次清运,后续将被用于修建机耕道路和沟渠,进一步节约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。“经过改造后,耕地机械化程度提高了,再加上配套的科技设施,劳动效能也得到了提高,预计每亩耕地能增产5%左右,还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%左右的耕地面积。”邹连俄说。
在格依村委会宜机化改造大干快上的同时,不远处的色卡村委会宜机化改造刚完成,当地有名的马铃薯种植大户王利平便瞅准机会赶来,流转了553亩土地开展种植。“我们是全程机械化、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模式,在种植期间,3台机器15个人,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种完500多亩地。”王利平告诉记者。
近年来,曲靖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的重要举措,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建设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3.9万亩,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,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,耕地质量持续提升。今年,宣威市围绕建设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,计划推进“两个万亩”和“十个千亩”宜机化改造,改造完成后,建设区能新增耕地256亩,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,加快春播进度,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奠定坚实基础。
云南网记者 张雯 通讯员 夏骁 赵雄飞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时代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